新加坡的网约车政策是如何走向开放的?

追更人数:12098人

在网约车尚未登陆新加坡时,狮城只有一种出租车,本地人称之为“德士”。

截止2016年2月,新加坡每千人的德士拥有量为5.3,在全球所有发达城市中排名第一。即便如此,每当遇到高峰期、坏天气或在市郊地带,“打车难”依然常年困扰着新加坡居民。

640.webp.jpg

新加坡德士与网约车数量对比(来源:新加坡陆交局)

上图中,蓝色和绿色分别代表新加坡德士和网约车的数量,折线则代表德士日均出行量。2015年起,网约车数量飞速增长,在一年内就超过德士数量,而搭乘德士出行的人次也日趋减少。据新加坡交通部统计,网约车的存在使得通勤峰时的“点对点”载客服务量增长了三分之一。

早在2013年12月,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简称“陆交局”)对新兴的网约车服务并不包容。彼时,打车平台上的私家车主并不被允许持有个人职业执照(vocational license)。

然而,随着打车软件逐渐风靡狮城,政策制定者开始意识到,网约车平台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改善了出行供需的匹配关系,这在通勤高峰时尤为明显。为应对这个新型市场,新加坡采用轻触式(light-touch)管理方法,制定了两项新规。

第一项是《第三方预约出租车服务提供商法案》,于2015年5月经国会通过,同年9月开始生效。根据这项法案,任何接入出租车超过20辆的约车平台,都需要在陆交局注册,获取经营许可。法案还规定,平台必须确保价格透明,禁止出租车司机择优挑选乘客的行为。

对于新加坡而言,这项“里程碑式”的法案开创性地给予网约车合法的地位,并且赋予陆交局对平台的规制权,将预约出租车和“巡游”德士放在公平竞争的赛道上。然而,这项法案只适用于网约车平台的出租车业务,也正是其局限性所在。

截止2016年4月,“格步”(Grab)等5家网约车平台获得新加坡陆交局颁布的经营许可,其中两家甚至在当时尚未开始任何营运业务。

针对网约车,第二项新规的制定过程更加严谨复杂,前后历时近两年。

2015年10月,致力于打造“更智慧、更绿色和更包容交通体系”的许文远,在其履新交通部长的第二天就在博客上宣布,将研究是否对网约车服务(如GrabCar、UberX等)进行规制。随后,时任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黄志明发起了一次行业评审,与乘客、德士司机、网约车司机、德士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和网约车平台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展开征询和磋商,以寻求公平的解决方案。

最终,在2016年4月的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COS debates)中,交通部宣布“为了更好保障乘客的利益和安全,将对网约车服务进行规制”。 随即,陆交局发布了面向网约车主的执照规定。

640.webp (1).jpg

首先,新规要求执照申请人须经过背景调查和医疗检查,在提高乘车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原本由平台负担的高额成本。其次,陆交局规定执照申请者只须接受10小时课程培训,学习有关私召车条例、服务素养和安全事项等内容(如果提供网约车平台的内部培训符合陆交局要求,旗下车主甚至无须上课)。通过考试后,车主就能拿到“私人出租车司机职业执照”(Private Hire Car Driver’s Vocational Licence,简称PDVL)。

新规也充分照顾了德士司机群体的利益。德士司机职业执照的持有者甚至无须额外考取PDVL,就可以直接开私家车提供网约车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没有新加坡国籍,只要受雇于汽车租赁公司,任何人都可以申请PDVL。这与出租车司机只对本国人开放的高门槛完全不同。

自2017年3月13日申请开放之日起,不足三个月时间内共有39000名网约车主向陆交局递交考取PDVL的申请,这些车主将有至多一年的时间考取执照,在此期间做网约车主的工作则完全不受影响。

在网约车平台引导下,新加坡德士也在经历革新。2017年3月,经陆交局批准,“格步”进一步促进网约车-出租车的融合,将动态调价系统应用在与其合作的5家德士公司上。这5家公司旗下的出租车占全国总量的40%之多。

新加坡公共交通委员会年初的调查显示,乘客对网约车的满意度高于德士,这也侧面肯定了近年来政府的规制成果。

640.webp (2).jpg

根据态度与策略的不同,学界将网约车治理分为五种模式:默许、震慑、取缔、建章立制和积极网络管理(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第五种治理模式意味着政府采取积极路线,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建立共识、实现多赢,其典型代表是新加坡。

正如总理李显龙所强调的,新加坡政府长期致力于为出租车和网约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狮城的案例中,政府通过政策调整和优化,使网约车可与出租车“平起平坐”,并推动二者融合发展。虽然规制依然是新加坡网约车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其并非意在阻碍,而是希望维护技术创新带来的社会福利,保障全体公众的利益。

作为颠覆性技术最知名的成果,共享出行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网约车平台仍在行业竞争和自我优化中快速发展。新加坡对于网约车的规制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面对新生业态,政策制定者也需要不断“成长”,适时调整治理模式。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分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