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更人数:15149人
他和他的相遇,是因为滴滴顺风车,一年多下来500多次顺风同行,让每一天的上班和下班似乎变成了一种仪式。
晚上六点半,小区车库前,张佑明扶着自己的左腿从王炫善的车上慢慢走下来,跟王炫善说了声: “辛苦了,明天见。”看着张佑明上楼后,王炫善开着自己的车进了停车场,忙碌了一天,两个人都平平安安按时回了家。
张佑明,46岁,顺风车乘客;王炫善,37岁,顺风车主,他们住在同一个小区紧邻的两栋楼,工作地点都在东五环附近,从事的行业都是建筑大类,这样两个有着诸多共同点的人没有因为是邻居而熟悉,没有因为工作而见面,但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乘车521次的一起顺风出行,却让他们因为滴滴顺风车而结缘,成为越来越熟的熟人。
疾病、疼痛,不一样的乘客
“hi,很高兴能和你结伴同行,对于本次行程,我希望你能够不在车内抽烟,不要叫我师傅,稍微多走几步,让我尽快接到你。”这是滴滴顺风车一年前版本的语音提示,顺风车早已改版好几回,但乘客张佑明依然可以背出来,他说,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心生暖意。
因为身体的原因,张佑明的左腿一直有些不适,本来一直骑单车上下班的他换了辆电动车。但是后来,左腿的情况愈发严重,去年的某一天,他打完球觉得左腿格外的累,第二天就发现腿部无力,一个转身就摔倒在地,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一直在接受治疗,但情况并没有好转。除了身体上的疼痛以外,更让张佑明心急的是以后该如何上下班,家在通州的他每天要赶到东五环上班,他甚至想到雇辆黑车接送自己。
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了滴滴顺风车,从来不用这些新奇软件的他为了出行的方便和安全开始研究起滴滴出行的APP。说来也巧,打了几次顺风车后就遇到了住在同一个小区的车主王炫善。从那时开始,除了周五限号,张佑明每天都固定坐王炫善的车。
张佑明很喜欢王炫善这个朋友,自己不太爱说话,但王炫善总是很热情,很有责任心,车上也总是打扫得一尘不染。如果王炫善有事耽误一会也会及时打电话告诉他,约好的时间从来不迟到。“有一次,下了很大的雨,小王还特意绕到我家楼下,等着我出门,没让我淋一滴雨,特别照顾我。”张佑明感慨地说,“也做过其他人的顺风车,但是坐他的最安心。”
13个月的坚持,让人最安心的车主
王炫善在一家国企上班,去年同事们一下班就开始讨论接顺风车的事,王炫善很快也被拉入这个行列,但因为那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并没有很上心,只接合适的单,有没有都无所谓。他说要不是遇到张佑明,他也不会坚持这么久。
王炫善原本可以从东五环路下到京通路(下图绿色线路),现在需要从十里堡路转到慈云寺桥的远洋国际广场接上张佑明(下图红色绕行线路),这段路程比较堵,比起原来的路程会多出半小时左右,但王炫善已经坚持了13个月,200多个小时。
“张哥为人平和,和他相处起来很舒服,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觉得是个负担。”王炫善说,“他的积极乐观也让我很敬佩,张哥病情变严重的那段时间,我很担心他,但他的心态好得超出了我的预期。”平时两人在车上会聊聊天,听听广播,如果那天工作累了,就会一路上默契地安静着。
王炫善看上去外向,但是个容易焦虑的人,常常因为一些小事纠结,才三十多的他头上已经冒出很多白发。张佑明年长一些,虽然话不多,但遇事总是很乐观,这让王炫善觉得自己的副驾驶总是充满阳光,很多事情和“张哥”聊过就会豁然开朗。
王炫善说起初妻子并不是很同意自己拉顺风车,因为车子比较新,平时孩子也会坐,不想车子被乘客弄脏,但从王炫善那得知,张佑明腿脚不便,又是个爱干净的文明人,妻子也就没再反对了。
每天快到小区的时候,王炫善还会在附近接上自己的孩子,张佑明也不会说什么,对孩子来说,张佑明就像是爸爸的老朋友。回到家刚好可以开饭,时间久了以后,一切都变成了一种习惯。
一路同行,感知城市的温暖
张佑明和王炫善都已到中年,北漂多年,现在已经在北京成家立业。2007年,张佑明随公司搬到北京,新业务刚刚起步,一切都要拼。不分昼夜地工作,连周末都要加班工作,通宵熬夜也是家常便饭,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也开始吃不消,医生说他过度劳累造成身体功能衰退,腿部肌肉的萎缩跟着些都有关系。如今的张佑明开始慢慢放下那根紧绷的弦,单位也把他调到轻松一点的岗位,每天平平安安回到家是最幸福的一刻。
王炫善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北京,他说刚来北京,自己一无所有,吃过很多亏,过了很多苦日子,所以自己特别能理解那些在北京打拼的人们,能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都会尽量去做。他说,开顺风车遇到的每一个人,他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得到他们的信任也是一种荣幸。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常常会抱怨它的冷漠,但也会有无数个瞬间,让你感受到陌生人的温暖。因为有你的陪伴,出行变成一种美好。早上七点,晚上五点半,同行一小时,让我们继续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