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更人数:5535人
“没!迟!到!谢谢叔叔!”那是一单最有成就感的顺风车,让我记忆犹新。
那天,一个小朋友和母亲约了我的顺风车,虽然他们出门晚了,但我在环路上多走了一个路口,很顺利绕到了一段不太堵的路,最终还是准时赶到了学校,帮助了一个将要迟到的孩子。下车时母子连连感谢,那感觉,就好比完成了一项不能的任务,心中满满的欣慰与满足。
今年1月开始接顺风车,不知不觉,自己就成了滴滴顺风车的老司机。一周接上个四五单,半年下来已接送上百个乘客。说到开顺风车的初衷,最开始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搭一个上下班能覆盖掉大部分用车支出。但后来,感觉被顺风出行改变最大的,要算是上班路上的心态了。
以前,每天上下班单程20多公里,除了听听广播,一个人开车孤独又痛苦。平时,特别是一个人时,有点“怒路症”的我,一遇到堵车或其他的车插队,整个人心情就不好了。
但自从有了顺风车,上下班接上一个同路人,不管乘客是不是爱聊天,感觉车里有个同行者,开车便多了一份小心,多了一份责任。而这份谨慎小心,也无形中增加了行车安全。
完美的同路人是这样的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两个人走,可以走得很远。的确,顺风车特别适合像我这样长距离通勤的人。同样,对于乘客来说,也是相当经济的。和乘坐出租车相比,不仅可以省去可以将近一半的车费,或许还能发现一些比较聊的来的人。那么,与这么多人顺路同行,哪些乘客最受欢迎呢?
首先,起点或终点完全一致。起点一致的,差不多都是“邻居”了。我接过的100单里面,有好几次都能接到同一个社区的。遇到同一幢楼的乘客,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下到地下车库就能接到乘客。而那些终点一致的,不是互联网行业,就是同行或“同事”。与这两类人同行,除了省去寻找乘客的绕路,自然也很容易找到能聊到一起的话题。
其次,如果乘客是个优秀导航员,那整个行程就完美了。顺风车车主有个特点,他们不像出租车、专车那样的专职司机,对没有走过的路况不是特别熟悉。遇到路不熟的情况,同行的乘客能协助导航或指路,那将是非常完美的配合了。
在我接过的乘客中,就曾经遇到过好几个“路神”。所谓“路神”,就是要对每一条小路都了如指掌。大多数时候,他们完全不需要看电子地图与导航。但神奇的是,他们可以带你走一条既不堵车、又环境优美的小路。
最后的期望,便是遇见一个准时出发的乘客。顺风车拼车出行,如果让哪一方等上个十几分钟,那心情是极为崩溃了。我的经验是,遇到对软件不是很熟悉的新用户——订单量很少或身份是非车主的乘客——车主最好能提前沟通好,约好出发时间和地点。赶早不赶晚,一般在着急上班的早高峰,我一般都会提前5分钟左右到达乘客出发点等候了。
在订单的下单时间上,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行程固定,凭我的经验,越是提早预约,越容易接到匹配度高的订单。
拉顺风车最怕遇到谁?
有时,也有很多经历让人备受打击,最痛苦的要算个别乘客的“过分要求”了。
最可怕的要求,是车主必须去小区里面接送。其实,现在的很多居民小区啊,乱停车+单行道,根本不给你留停车的时间。车一停,后边就排了一队车按喇叭催你了,一不小心还容易发生剐蹭。
曾经接到过一个让人崩溃的乘客,姑娘偏要让到家门口接,而在那个极品小区行车,不亚于趟了一次地雷阵,左拐右转,前移后挪,折腾了20分钟才出来,后来看了下,乘客走到小区门口也就是5分钟的路。后来,看到这个乘客的订单,虽然距离很近,我也是万万不敢再顺了。
所以说,如果居民小区的停车状况特别复杂,还请乘客体谅下车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请多走几步路,这样大家的旅程会方便很多。这样,方便他人也是方便自己了。
而另外一个“过分要求”,就是一些乘客上车后,会指定车主再接一个人,而那个人可能不是非常顺路,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合规定的。有一次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乘客上车后选择了一条非常堵车的路去接人。同样,这样只为自己方便的乘客,耽误了车主和时间,久而久之会被车主们拉黑。
其实,顺风车是有选择乘车人数功能的。在下单时,乘客可以选择多人同行。如果有携带小孩孕妇或是携带宠物灯特殊情况,也可以与车主提前沟通下。此外,有些乘客还有特别习惯,我便遇到过不喜欢聊天的、上车就睡觉的,但这些不影响同行的偏好,上车后说清楚并无大碍。
写下这些,算是一个百单顺风车车主的经验之谈了。移动互联网搭建顺风出行,好的用户体验,说到底还是要归结到人与人之间信任、理解、沟通与融合上,多一些心平气和,多一些换位思考,希望这每天上下班顺风之旅,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段美好回忆。